2014年,小米手环和Apple Watch让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都凌乱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入局有人观望。有人说,这个行业都还没起来,小米就开始打价格战,太血腥了。有人说,苹果微软英特尔小米百度甚至世纪佳缘都入局了,再不疯狂猪都飞不起来了。不管大家怎么说,可穿戴设备火了就是火了,但它也饱受诟病。
对此,青蛙设计公司(FROG)的首席创意官说,企业不仅给用户提供免费的可穿戴设备,还应该为获取用户的使用数据而付费。
可穿戴设备的鸡肋:告诉已知,无法改变习惯
像Apple Watch或Microsoft Band这样的可穿戴设备佩戴者在整个可穿戴设备生态圈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能每时每刻产生珍贵的数据。实际上,可穿戴设备需要花钱购买,而且还给企业提供我们的数据。所以,一些品牌商应该重新思考,是否应该提供免费的可穿戴设备,然后通过收集的数据变现?否则,很可能会失去可穿戴设备市场。
企业应该为数据买单。那些经常佩戴健身追踪设备的人大部分都是十分健康的。而很多人在购买可穿戴设备的几个月后都会将其束之高阁。今年1月份咨询机构Endeavor Partners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人在购买健身追踪设备后不再使用。而10月份的普华永道的调查报告显示33%的购买者在使用12个月之后不再使用或者极少使用。
把普通的消费者变成可穿戴设备的拥护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技术发展快速,产品迭代也快速。我们还来不及认清身上所穿戴东西比如珠宝首饰,就把它们扔掉了。你能想象妈妈把Apple Watch传承给他的女儿吗?如果真发生这种事情,说明Apple Watch只是一个纪念品,就是说Apple Watch已经死了。
可穿戴的价值在于长期的数据
可穿戴设备并不能成为我们日常必需而它的价值只能体现于长期的跟踪数据。而现在可穿戴设备的问题是,卖硬件以及告诉很多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会知道自己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也知道自己做了多少运动,而且计步器记录的步数,记录的时间等数据都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只有长期佩戴的人,这些数据可能才会有价值。
随着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时间增加,价值才会增加。有一个行为科学家为了研究人们的睡眠习惯,收集了几千名可穿戴设备者的睡眠数据,意图做出像交通部门通过交通检测设备收集的数据规划交通一样。
可穿戴新出路:免费鼓励佩戴,收集数据变现
一些公司希望通过提供免费的可穿戴设备甚至付钱给一些值得研究的群体,长期收集他们的身体数据。目前,像Personal Blackbox这样的出创公司认为,用户可以售卖自己的数据。通过每月数据收入养成一种收集身体数据习惯。
这并不是一种利他行为。因为随着数据的收集,这些可穿戴设备的价值会增加,而不是简单地监控心率或者告诉人们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市场最终会将走向到细分的专业领域,比如医疗或者消防领域的可穿戴设备。但是在此之前,让人们佩戴一个鸡肋的产品需要一些策略,比如,通过物质鼓励用户长期佩戴,然后通过数据变现。
智能界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报道
智能科技前沿的综合垂直门户,秉承“引领未来智能生活”的理念,持续关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机器人、3D打印、智驾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提供最前沿、最时尚、最实用、最专业的硬件产品介绍、硬件评测、服务定制、最新资讯、圈子交流等服务,致力于成为最具价值的智能科技信息互动平台。
智能界【微信公众号ID:znjchina】【新浪/腾讯微博:@智能界】
评论列表(已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